吳佑佑醫師
遺尿,是指兒童到應該可以控制排尿的年齡(五歲),仍無法良好控制排尿而會反覆尿床或尿褲子的情況。必須在三個月中每週至少尿失禁兩次以上,方可診斷為遺尿。通常發生於睡眠中,少部分發生在醒著時,若自幼從未乾過稱為原發型,曾有一年以上乾過又復發者稱為續發型。一般兒童,兩歲有82%,三歲49%,四歲26%,五歲7%,及七歲仍有3%的孩子會遺尿。在成年人也有1%的人會遺尿,而大人的遺尿往往是器質性的,必須積極尋找病因。臨床統計上,男多於女,且有明顯家族發生之傾向。
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是故意遺尿的,常常是褲子濕了他們才覺察到。研究指出,某些孩子缺乏夜間的抗利尿激素,或孩子的膀胱功能差等因素,都可能為遺尿的原因。 在續發型的遺尿症中,心理壓力扮演較重角色,譬如被父母親責備、上新的學校、弟妹的誕生、住院等,孩子的遺尿情形就出現了。
治療包含行為及藥物兩方面。一開始最重要的治療方向為建立正確的如廁習慣。父母應該記錄孩子的尿尿,及每次尿床的時間。有時,開始盯開始記錄後,孩子就可 以進步了解。有時,不妨使用點數,給予孩子賞罰分明的行為規範。目前發現最有效的方式為Bell and Pad,就是孩子一尿床即會鈴聲大響的床上裝備。有的父母則是在孩子不睡時訓練其膀胱的容量,但效果未如Bell and Pad般好。如果遺尿的情形仍真的很嚴重,就必須使用藥物治療了。
遺糞指的是在不恰當的地方大便,不論是否有意,無法良好控制排便而會解大便在褲子上的情況。個案的心智年齡必須大於四歲,且遺糞情形必須持續三個月以上方 可診斷為遺糞。診斷時要注意排除生理因素,無器質原因者大都有嚴重的情緒、行為或性格上的問題。在西方國家,95%的孩童在四歲時,已可以自行控制大便。 但在十歲的孩童中,1.5%的男孩及0.5%的女孩仍會在一個月中約有一次大在不該大的地方。遺糞及遺尿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遺糞使得孩童與父母的相處變成緊張萬分,進而產生更多行為及情緒問題。
對於有便秘情形的孩子,必須配合藥物治療。但不論如何,都需訓練孩子規律的如廁時間。在治療完成前,應教導父母如何準備易於換洗的衣褲,以便孩子可以開始 照顧自己,也可使得父母的壓力降低一些。對於孩子因遺糞情形而導致的自尊心低落,社會隔離等問題,則必須針對孩子做心理諮商。如果孩子可以感受到”事情在 掌握中”,這種情況會使預後更好。
視個案的病因及伴隨的心理及行為問題而決定,一般而言,有生理因素的個案預後較差。因為遺糞會導致許多社會壓力及同儕排斥,其預後也十分依賴父母對治療的參與狀態。